开云app在线登录入口

33年国民党20万重兵围攻红25军,危急关头,程子华带来周恩来指示
栏目分类
33年国民党20万重兵围攻红25军,危急关头,程子华带来周恩来指示
发布日期:2024-11-04 19:32    点击次数:192

现在河南方城县的东北处、雄奇绵延的伏牛山脉东南地方,有一座纪念红军时期的碑塔高高耸立,宛如一把利剑直插云霄。

碑塔底座像血红色的古代剑客手握的剑柄,碑塔中间则镌刻着几个大字

“红25军独树镇战斗遗址”

“烈士精神不死”。

这是原红25军老兵程子华亲手题写,来以此纪念红军长征时期红25军与敌人斗智斗勇,浴血鏖战最终跳出包围圈,改写了红25军的命运一战。

这里说句题外话,我们以往提到的长征故事多是中央红军的事迹,这也是狭义上的长征。其实共有四支队伍在不同时间进行了不同路线的长征。分别如下:

四支红军长征前后兵力变化

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战斗力最强,兵力十万到达陕北后,只有7000多人

红二方面军(红2和红6军团)贺龙和任弼时带领,出发时17000余人在会宁会师后,剩余14300余人

红四方面军张国焘带领的80000余人三大主力会师后,剩余33000余人

红25军徐海东、程子华带领下的2900余人最先到达陕北,反而增加到3400人

其实红二十五军原来归属于红四方面军编制下,当时中华的腹地,也就是红军辛辛苦苦创建的鄂豫皖三省根据地正受到蒋介石三十万兵力的进攻。

由于受到王明在莫斯科错误的遥控指挥,导致反“围剿“斗争失败。红四方面军不得不先行长征,向川陕方面转移,留守的红75师和红九军27师合编,重组为红25军。

可以说红25军本身是一个弃子,主力已经转移,到了1933年底,国民党方面腾出手来,集结重兵20万对留守的红25军展开猛烈进攻。

孤军作战的红25军寡不敌众,敌人的策略也发生了变化,一改往日的分兵追击;采取了分割包围的战术,把根据地切成几个小块,使根据地之间无法联系、无法合力;再加上物资药品、武器弹药严重不足,前所未有的生死危机像无边的黑夜朝着红25军袭来。

花山寨会议

正当红25军陷入迷茫之际,著名的“无衔将军”程子华从中央带来周恩来的指示(当时电台被毁,无法同中央取得有效的联系):

可以实施战略转移,到别处寻找根据地进行武装斗争。

同时要遵循三个原则,分别是地形可以发掘我军特长的作战区域,扬长避短、敌人的触角难以碰触到的地方,避其锋芒、较易开展群众路线,获得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

其实让红25军转移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缓解中央红军的压力,牵制国民党一部分兵力。况且如果机械留守最后的结局只能是作困兽之斗,自取灭亡。

总之,一言以蔽之,当前生存才是第一要务。

不过红二十五军军中,有一些畏难情绪的人不愿意远离含辛茹苦创建的根据地,在省委反复斟酌讨论后,决定留下一个团和一些地方武装重建红28军,坚持鄂豫皖地区的斗争,主力则开往伏牛山再行依据形势讨论去留。

一个队伍要想战胜眼前的苦难和敌人的打击,必须在队伍内部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统一思想是革命成功的先决条件,这样队伍才会拧成一股绳,好让敌人尝尝绞刑的滋味。花山寨会议好似一座灯塔,为红25军这艘巨舰指明了前进方向。

声东击西,打乱敌人部署

11月17日,红25军在豫南朱堂店罗古寨地区遭到国民党“追缴队”第五支队的阻击,奋力击退后,红25军在黑夜的掩护下星夜兼程200余里,在信阳以南的柳林和东双河之间,越过平汉铁路进入桐柏山区。

桐柏山周边有国民党重镇武汉市,兵力雄厚,且交通发达,平汉线和襄樊线二条铁路四通八达;更毗邻汉水,隐蔽性和机动性都不理想,因此决定向河南西部伏牛山转移。而国民党方面已经知晓红25军的意图,调集西面的老河口44师进驻到枣阳附近,东面115旅和五个“追缴”支队先后到达桐柏城以西地区。

国民党的战术主要构想是前后夹击,逐步消耗。一点点蚕食红25军,反正你只有几千人,我慢慢和你耗,等到你山穷水尽,再给予红25军最后一击。

对此,红二十五军的军长程子华和政委吴焕先连夜商讨,决定效仿教员在四渡赤水时运用的声东击西这一兵法。由红225团向枣阳县城发起佯攻,表面与红25军主力形成进攻武汉的态势,实质上则运动到枣阳以北的韩庄后,即刻掉头东返,来一招回马枪,以此掩盖北上的真实意图。

按照这一策略,红25军主力披着深深的黑色外衣,部队悄悄集合,军部向基层的指战员传达行军任务。叮嘱士兵少走直路和弯路,在繁星点缀下的豫南大地上,一支蜿蜒扭曲的长蛇队伍在经过一夜的艰难跋涉后,终于成功翻越了大山,抵达了方城县独树镇。暂时甩掉了国民党大部队的追击,可是一山放过一山拦,新的挫折犹如一座巨石挡在红25军的面前。

群众路线埋伏笔,分兵阻击夺时间

25日,红25军抵达独树镇驻扎休息。可是这座村镇却异常安静,家家房门紧闭,空空荡荡人影稀少。后来向当地群众一打听方才知道原来居民日常以来受到当地军阀的迫害,又因为国民党宣传丑化红军的形象,才使百姓不敢同红军接触。

得知这一情况后,军委强调部队要严守纪律,树好形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使用百姓的粮食要当面付款。

红军中的女同志穿的大多是粗布衣服,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其中一位当地的老太太主动让7个红军女战士留宿,还得了红军“七仙女”的称号。有人可能纳闷这和战斗有什么直接关系,殊不知红军的群众政策为之后的涉险过关起了大作用。

26日,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投射在红军战士的脸颊上时。敌人的“追剿”部队第二支队也随之赶到,在独树镇通往伏牛山有一段开阔地带,无险可守,长达20公里。军长程子华和吴焕先商量后决定分兵:

程子华带领主力部队继续前进,徐海东带领后卫部队223团殿后,阻击敌人的追捕,保障军委的安全度过这一开阔区域。

在进行一昼夜的作战后,军委主力来到了七里岗,七里岗是伏牛山东麓的一个土岗,东边有一条汉水的支流——砚河,地势陡峭,易守难攻。

可是要想到达广袤的伏牛山,对当时的红25军来说,没有其它的路可选,这是一条必经之路,没办法只能硬攻。而且敌人也回过味来,国民党军官庞炳勋的115旅和骑兵团已经先红25军2小时到达七里岗、和附近的马庄、段庄一线。他们埋伏在四周,构筑好了工事,准备守株待兔,将红25军一网打尽。最后的决战就在七里岗。

先行部队首先接触到敌人,战斗随之打响。战士们迅速卧倒把手中早已锈迹斑斑的枪口对准敌人,可是只有零星的枪声在回击。原是时值大雪,荒蛮的旷野上凛凛北风如同森林中的猛兽在呼啸着,大多数红军战士身上还穿着单衣,小脸冻得青青发紫(

冷知识:红25军战士大多是15-22岁的孩子,又被称为“娃娃军队“。

)手更是僵硬到拉不开枪栓。

庞炳勋看到25军陷入被动,趁势发起冲锋,从七里岗的两翼包抄而来,抢占公路两侧的制高点和有利地形,准备将红25军团团包围。

千钧一发之际,只见军队政委吴焕先手拿大刀,在寒冷的冬夜里闪闪发光,更觉得耀眼夺目、不可直视,身影像只草丛埋伏已久的虎豹,倏尔跃起,大声喊道:

同志们,就地卧倒,坚决顶住敌人。

等到敌人冲锋在眼前时,勇猛带领225团的年轻同志们与敌人展开肉搏战,一时间,士兵的喊杀声和刀片的铿锵碰撞声此起彼伏,久久在七里岗上空环绕。

可是红25军毕竟人少,在人数上劣势巨大,渐渐不敌。关键时刻,徐海东副军长领着殿后的223团赶到,见到逐渐倒下的同志们,徐海东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抄起背上的铁链大刀,身先士卒投入白刃战,看到援兵已到,战友陡增。

225团的士兵们心里必胜的信念之火又重重燃起,纷纷奋起反击敌人。经过一番恶战,终于把正面进攻的敌人打退了回去。之后又打退了几次敌人的进攻,而小山脊和杨武冈一线阵地始终被红25军牢牢控制在手里。、

可是眼前的危机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除,只要在七里岗多待一分钟,整个红25军覆灭的可能性就逐渐上升一分。

关键时刻,红25军的群众政策发挥了奇效,村民王永合深感红军队伍是真真切切为老百姓服务的军队,和旧式军阀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于是便自告奋勇向红25军献策,说:

有一条小路可以绕过敌人的防守,绕道叶县保安,从那里过许南公路。军委经过合议,决定连夜行军。就这样,红25军才越过独树镇,逃过一劫。

结语:红25军能够涉险过关,有以下几点值得深思。

1:统一思想,凝聚部队的认识,向战士说明战略转移的首要目的是求生存,其次是北上抗日。这样部队才会有凝聚力,士兵才会有战斗力。

2:指战员的战术指挥极其精彩。先是派出一支佯攻部队,扰乱敌人视线,搞乱敌人部署,调动敌人行军。从而发挥红军长处——机动作战,在不断运动中寻求战机,然后逃出生天;再及时分兵,为主力部队寻找行军路线赢得时间。

3:完美的群众路线政策,发挥红军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不剥削当地百姓,不抢夺财物。走群众路线,赢得人民发自肺腑的拥护,才会有王永合的帮助。(后来王永合跟着红军一起走了,怕被国民党还乡团报复)

鏖战独树镇是直接关系到红25军生死存亡的一战,保存了红军的有生力量,为开创陕北根据地奠定了基础,粉碎了蒋介石的将红军全数歼灭在长征途中的阴谋。

参考文献:

《红25军长征纪实》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10月第1版

敌人国民党七里岗程子华独树镇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